「扎根本土、回归生活」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花开成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自然教育论坛 Author 自然论坛
伴随自然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兴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从零开始,迄今已经举办四届,非常有效地推动了自然教育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发展。从国家层面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乡村振兴”、教育部推出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推进意见、环保部近年来一直积极推进环境教育立法探索等时代背景推动下,中国自然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土壤。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地域越来越广,机构越来越多元化,也有了一定的本土实践积淀,自然教育从行业启蒙推广阶段, 到开始呼唤“有序、良性”发展,呼唤合作联盟,本土实践者需要论坛给予更有深度、有力度、有方向、能落地的支持,也包括行业研究、政策倡导方面的前提保障。
第四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参会者合影
第四届论坛国际嘉宾发言视频展示
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发言嘉宾合影
前四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都在沿海地区举办,为了推动国内自然教育行业的均衡发展,激励不同地区从业者的交流、分享和互动,经过论坛理事会成员投票结果决定,2018年的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将在自然教育探索活跃的内陆地区——四川省成都市举办! (西南地区的小伙伴是否觉得很振奋?)
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
主题:扎根本土、回归生活
时间: 2018年11月9日下午 - 11月11日上午
举办城市: 成都
主办方: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扎根本土、回归生活
本届论坛的主题经过论坛专业委员会的多次探讨,决定聚焦在“扎根本土、回归生活”上, 希望推动行业从业者在具备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能俯首思考本土自然教育的根基——扎根本土,让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自然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实践探索需要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视角
“全球视野,本土行动,本土的亦是国际的”,中国的自然教育事业一定要摸索出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适应于当地的课程实践,才能更好地与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相适应。本届论坛希望推动行业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本土创新的重要性,在“拿来主义”的暗流中,倡导兼备国际视野和扎根本土视角的探索实践。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自然教育应该融入日常生活
在国家层面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观”、“乡村振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时代背景下,自然教育无论从宏观政策倡导角度,还是从对接城市家庭的健康生活需求的角度,都具备顺应政策,同时“接地气”的条件,本届论坛希望推动行业各方力量探索、分享、交流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应对更广泛的社会需求的可能性,以及与体制教育系统的变革和创新探索相结合的可能性。此外,可持续生活方式、自然教育从业者的自我照顾、身心灵和谐发展也是自然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指引方向,增强互动,展示本土特色
基于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 本届自然教育论坛希望推动对自然教育行业持续的调查研究,梳理五年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宏观政策倡导方面的探索努力,为推动自然教育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希望增强论坛期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本土优秀的自然教育实践案例得以展示和分享,推动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学习进步。
本届论坛亮点
增强互动、深化交流、促进合作
本届论坛期间,除了保留“我与自然的故事”等往届颇受好评的交流互动环节外,还将增加参会机构展示、互动的交流空间,例如:分论坛的开放空间、“自然大集”中的展示区、海报展示区等,以传递理念,推动交流与合作;
鼓励扎根本土的创新课程研发和相互学习
呼应本届论坛主题“扎根本土、回归生活”,本届论坛期间将从传播和论坛现场给予本土优秀的自然教育课程案例予以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鼓励扎根本土的创新课程研发和相互学习;
举办“自然大集”,与生活的联结
与分论坛和闭幕式同时举办的“自然大集”,为自然教育行业以及相关业务领域的从业者、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并有计划邀请本地资源展示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生活方式选择(二手衣回收和再利用、城市垃圾分类、生活市集等),以及自然绘本故事会等;
实践绿色会议
坚持零废弃办会理念,从源头降低会务垃圾的产生,关注会务垃圾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工作。
本届论坛主要构架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的主论坛、分论坛和工作坊,是历届论坛的三驾马车。本届主论坛和分论坛的设计和安排强调围绕着主题“扎根本土,回归生活”展开。
本届主论坛拟邀请两位国际嘉宾、两位本土嘉宾作为主旨发言嘉宾,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希望从开阔国际视野和兼顾国内实践探索的角度给予参会人员更多启发和思考。
为呼应论坛主题,回顾论坛五年发展,为参会者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探讨自然教育行业发展需求,分论坛拟设置12个分论坛及1个开放空间,来推动不同的声音被听到,不同的探索被展示、不同的需求被应对。分论坛的召集方式,除了由本届论坛专家委员会策划推出的主题分论坛外,也将开放部分分论坛,用以公开征集主题和召集人。
开放空间将是本届分论坛的一个新的尝试,为了提高论坛的互动性,参会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听,而是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论坛讨论中,这有助于推动对话与交流,并帮助论坛收集、了解自然教育从业者关注的问题与重点,为论坛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关于主论坛和分论坛的详细介绍信息将在论坛微信平台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第三届自然教育论坛嘉年华现场 王建勋 / 摄
此外,今年在原来的论坛架构基础上,还增加了“自然大集”的探索。围绕本届论坛“扎根本土、回归生活”的主题,自然大集旨在为自然教育行业以及相关业务领域的从业者、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自然教育行业拓展社会资源和合作可能性,以及绿色生活方式的展示和传播。自然大集将采取自主报名和定向邀请的形式,具体详情,请继续关注论坛微信平台!
五年历程,全国自然教育论坛陪伴着中国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同时,行业的发展也推动着论坛的成长和沉淀,不断思考初心、责任和使命。无论你来自相关政府部门、来自自然教育的一线实践机构、来自体制内教育体系、来自保护领域、来自基金会等支持机构,或是来自对自然教育感兴趣的商业团体,我们愿与所有推动自然教育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朋友,共同见证自然教育在中国的茁壮成长。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执委接过“接力棒” 张钦威 / 摄
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2018年11月,在美丽的成都,等你来!
感谢第五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
为本届论坛的举办贡献的时间和智慧!
(排名不分先后)
自然名橙子。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自然大集”召集人、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副校长、自然体验师培训讲师、地球守护者讲师、LNT高阶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九年中小学教学经验,十年远程教育行业从业经验,2010年起涉足环境教育,喜欢与孩子平等地对话,成为孩子可信赖的朋友。
自然名蒲公英。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执行主席、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创办人之一,曾在中国西部地区生态保护领域的NGO工作达12年。 因与女儿关于蜻蜓的一席对话,受到启发和激励,从2010年开始成为自然教育的践行者。策划、创建了一系列围绕土地、森林、自然笔记等主题的自然体验课程,2016年开始探索本土自然教育人才培养,一直践行扎根本土、陪伴成长的教育理念,成为一直在路上的终生学习者。
自然名薄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国际资源小组、工作坊小组成员、北京灵动自然咨询有限公司(原名为:魔法猫ECO手工坊)创办人。曾任7年幼儿教师,从2006年起从事环境教育、自然教育,曾编写过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教材及教学手册,著有《孩子,我们一起爱自然》一书。
自然名燕鸥。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召集人、“自然大集”成员、土壤学博士。2008年联合创办厦门自然体验培训营,2013年联合创办厦门笑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4年注册民办非企业厦门小小鸥自然生态科普推广中心。带领小小鸥于2014年承办首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自然名蚂蚁。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工作坊召集人、分论坛小组成员、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负责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分校环境教育硕士。多年从事环境教育、自然保护、社区能力建设等相关工作。创办云南高校第一个学生环保社团“唤青社”。曾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与传统知识研究会、美国瑞尔保护协会等机构任职。现任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主席。
自然名萤火虫。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行业调查召集人、分论坛小组成员、红树林基金会(MCF)执行秘书长,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环境学习博士。2013年,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发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并先后担任筹委会委员、理事、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席。目前亦担任阿拉善SEE公益基金会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项目审核委员会委员、合一绿学院理事等。
第五届论坛专业委员会分论坛小组成员、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德国哥廷根大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博士。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环境教育,生活固体废物管理与自然风景地可持续旅游。有近二十年在国际机构与大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经验,现亦兼任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副会长,成都集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监事。
自然名草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传播小组、“自然大集”小组成员、现任绿色营生态文明推广中心总干事,绿色营自然教育指导老师、荒野基金会国际自然教育讲师。从小热爱自然,大学期间参与绿色营于福建武夷山开展的自然讲解员培训营后,一直致力绿色人才培养和自然教育推广。期待与更多人分享自然之美与爱,并建立起我们和自然,和他人,和自我的独特联结。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传播小组召集人、植物私塾创始人,专栏作家。致力于通过打开感官的方式,认识自我、认识生命、认识自然,将自然教育与本土文化、艺术和生活教育相融合,提出并践行“自然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开发了如“自然艺术实验室”、“自然生活实验室”、“感觉实验室”等一系列自然教育经典课程。
自然名狗尾巴草。第五届论坛专业委员会行业调查小组成员、大学教师,专业方向为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致力于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曾与多家环保公益组织合作,参与实施了多项环境教育、自然教育、动物福利教育和青年志愿者培养等方面的社会公益项目。曾主持编写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教材。
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理事、第五届自然教育论坛专业委员会国际资源小组召集人、中日公益伙伴秘书长。公共管理硕士。2010年,与同伴共同建立中日公益伙伴,作为社会企业开展中日及东亚其他地区间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事业,其中,主要有自然教育行业的参访、培训、网络会议的策划和组织、以及中日自然学校间的合作项目。“东亚地球市民村”主要策划人之一。
致谢本届论坛承办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观鸟会
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
成都集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一年.四季自然艺术工作室
编辑| Pythia